鄧昌武校長講《做人》第4講 做一個幸福而快樂的人
人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和快樂,但幸福哪里尋?快樂哪里找呢?我們還是先來聽聽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關于“快樂”的詮釋吧。
一群年輕人到處尋找快樂,卻遇到許多煩惱、憂愁和痛苦。他們向蘇格拉底請教,快樂到底在哪里?蘇格拉底說:“你們還是先幫我造一只船吧!”這群年輕人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放到一邊,找來造船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鋸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樹,挖空樹心,造出一只獨木船。
獨木船下水了,他們把蘇格拉底請上船,一邊合力打槳,一邊齊聲唱起歌來。蘇格拉底問:“孩子們,你們快樂嗎?”他們齊聲回答:“快樂極了。”蘇格拉底說:“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為著一個明確的目標而忙得無暇顧及其它時突然來訪。”
其實,談論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樂,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因為幸?;蚩鞓芳炔皇且粋€存在物,也不是一件發生的事,就其根本特征而言,幸?;蚩鞓分皇且环N自我感受,或者說是一種心理狀態,因此,它不可能用某些相應的尺度來進行衡量與描述。
但是,有人也許會說,幸福要以物質為基礎。的確,從最一般意義上講,這個命題是成立的,然而如果我們進一步追問,究竟應該占多少物質才能夠作出明確的回答。原因很簡單,一旦我們說月薪達到千元是幸福的,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達不到的就一定不幸福,而超過的就一定更幸福么?很顯然,回答只能是否定的。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帶浴缸和抽水馬桶的衛生間、電話、小汽車等許多美國公民看成幸福的標志,可是沒有多久,這樣的看法便消失了,因為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中國古代的皇帝每餐差不多必須具備天下的美味佳肴,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常常從一些文獻中看出,許多皇帝仍然覺得食之無味,換句話說,他們并沒有從中感到絲毫的快樂。據說有一位皇帝問他的近侍,天下還有比這些更好吃的東西沒有?這位近侍很幽默也很深刻的回答說:有的,那就是“饑餓”。所有這些都說明,用以衡量幸福的物質標準是無法確定的,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皇帝還是平民,都有自己不同的幸福感。
這樣看來,我們如果要尋求獲得幸福感受的途徑,就必須拋開單純的物質占有另作思考。在這方面,德國學者萊辛所做的探索也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萊辛認為,幸福存在于追求理想的進程中,追求理想比實現理想更有意義。他的意思是,雖然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可是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理想,人一旦這么做了,理想的實現才能成為一種可能,因為對理想的實現只能是對理想追求的結果。因此,人應該有明確的生活目的,可是奮斗的過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意義,因為這至少可以使人獲得充實的人生,這種人生的充實感在心理上便會轉化為一種幸福而快樂的感受。
毫無疑問,使得一個人能夠通過對它的追求而獲得幸福感的生活目的是不同的,比如,有些人也許十分渴望能夠吃好、穿好、住好并且玩好,有些人也許連做夢都希望能夠得到某件稀世的文物珍品,還有一些人則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夠事業有成,聲名遠播。這些生活目的的實現,對于這些人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然而,同是通過對某種生活的追求而獲得幸福的感受,就其內容和性質來看,卻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有些人的人生境界較低,因為他們為自己所設定的生活目的關系到他們一己的利益,有時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去侵害別人的利益,他們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樣的幸福其實算不得真正的幸福。有些人的人生境界則較高,因為他們總是把自己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緊密連在一起,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看成自己的利益或者高于自己的利益。
在他們看來,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對人類有所貢獻。比如,那些以追求個人私利為目的的人就無法理解,為什么許多無產階級革命家會丟開原本十分富裕安樂的生活,拋妻別子,離鄉背井,冒著被關進監獄以至殺頭的危險,去從事拯救國家與民族的革命活動;同樣,他們也無法理解,為什么許多杰出的思想家寧愿被送上絞刑架也不肯放棄對真理的探索與傳播;當然他們也無法理解,為什么許多科學家、作家、藝術家甘愿忍受貧困的生活嘔心瀝血地為人類進行創造;他們似乎更不明白,為什么會有雷鋒這樣的“傻子”,心甘情愿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而感到幸福無比……把這種種無法理解說成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也許不很恰當,不過從這里可以看出,在人生目標的追求上,的確存在著狹小淺近與宏大高遠的差別。誠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機會或者可能像英雄人物那樣,通過非凡的行動,作出非凡的貢獻,但是人們完全有可能也完全應該像雷鋒那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自己應有的努力,并且從努力當中獲得幸福的感受,進而贏得平凡而幸福的人生。
同學們,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哪個不是起早摸黑,少看電視?面對一本本的作業簿,哪個同學沒有皺過眉頭?學得好的同學尚且叫苦不迭,學習困難的同學還能快樂?可奇怪的是,為什么畢業了的師哥師姐們一回母校都說:“當學生那會是最快樂的!”就連已為人父為人母的老校友都會誠懇地說:“若能再進一次學校坐在課堂里上課,不知會有多興奮。”……
這又怎么解釋?海涅說過:“春天的特色只有在冬天才能認清。”事物的意義有時愈往后愈明晰。學習也如此吧……
在人生不斷變化的社會角色中最快樂的身份應該是學生!你看,學生除了學習任務外,沒有其它任何負擔和壓力,經濟上有家庭支持,生活上有父母呵護,學習上若成績下滑,老師比你還著急?,F在實行“減負”,作業也比以前少多了,何“苦”之有?更重要的是,人生的快樂到底是什么?吃喝玩樂,無所事事?這充其量只能算活得輕松,談不上快樂。因此,應該說做學生是最快樂的,學習著是最快樂的。這快樂體現在——看到自己的本事一天天見長,懂得的知識一天天增多,昨天還不會做的習題通過學習今天會了!學生掌握了知識就能掌握自己的未來,造就富有意義的人生。
不錯,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學習也是。不要因為削減了一些玩樂的時間,或偶爾少睡了一二個小時而怨天尤人,也不要因為學習當中遇到困難就否定學習的快樂。當失去學習機會之后才知道學習是多么快樂的事情,不過彼時已晚矣!我們可不能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呀!
學習,會讓你感到苦。但別指望還有什么比學習更快樂的事了。學習著是快樂的。
幸福和快樂存在于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存在于努力學習和工作中,存在于無私奉獻中,存在于別人的幸福和快樂中。讓我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學習和工作吧,讓我們為了別人的幸福和快樂而無私奉獻吧,這樣我們就會成為一個幸福而快樂的人。